机器人替人后 人该怎么办?

裁员

以机器换人来降低制造业用工成本已成社会共识。广东、浙江、江苏、深圳、重庆等制造业集中的省市,机器换人行动已强力推进数年。进入“十三五”后,不但上述省市的机器换人力度依然不减,而且还有更多省市加入了进来。

据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网昨天发布的最新消息,仅作为国内电子产品代工中心昆山市的富士康苹果代工厂,最近刚完成的新一轮机器换人行动,就一次性换下员工6万人。经前几次机器换人,富士康昆山工厂员工已降至11万人,经过最新一次机器换人,留下来的员工只剩5万人。这还没有排除富士康昆山工厂是否还有下一次机器换人安排。

另据昆山市政府披露,仅去年一年,包括富士康在内,昆山市共有35家台企出资6.1亿美元用于机器换人。而根据今年计划,参加机器换人的台企将增加到600家。这600家台企均块头较大,其年产出占到昆山市GDP的六成以上。如果机器换人行动推进顺利,据昆山市政府调查预估,在未来两三年间,将有上百万目前在昆山就业的外来员工被机器夺走饭碗。

由于中国经济死守6.5%增长底线的压力极大,调结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又要损失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导致稳(保)就业已成当下社会的敏感话题之一。因此,尽管机器换人力度和实际进展,均已超出此前所作预估,但各地在介绍或报道机器换人进展时,都未将换人数量作为成绩予以宣扬,只突出参加企业数量、投钱数量、劳动生产力提升百分比和用工成本下降比例。

虽说机器换人令大量外来年轻蓝领员工失去了饭碗,但作为企业行为却又无可厚非。机器换人较集中的地区,地方政府不但全力支持所在企业,尤其是用工量大的大型代工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而且还给予一定比例的“购机补贴”。地方政府算账既精明又务实,尽管补贴需要动用财政资金,但换人后的企业能继续留在当地发展,对地方十分划算。而且,还有更隐性的实惠是:鉴于机器换人地区的政府,无须为被换下来的外来员工承担再就业责任,数万、十数万甚至更多数量的外来员工黯然离开后,地方政府治安、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配套投入,亦得到大幅减轻。

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已在相当程度上把人类从繁重的重复初级劳动中解放了出来。然而,与人类“抢”饭碗的机器人,并没有就此停步,保安、客服、收银、家政、陪聊、陪护、演奏、清扫、餐饮服务等人工岗位,亦已开始被机器人批量取代。更有甚者,连公证、遗嘱、离婚、商标注册等初级法务等,机器人也已批量取代人工。不仅如是,就连普遍被认为很难被机器人替代的会计、记者等岗位,机器人也毫不客气地“挤”了进来,而且记账、写稿反倒更精准、更快捷。于是,在市场上和社会中,皆已有舆论开始担忧,机器人会不会夺走人类的大部分饭碗?

其实,需要担忧的甚至已成火烧眉毛般急切的,并不是担忧未来而是直面现实已刻不容缓。在国内制造业各产品门类普遍面临产能过剩、产品压库的窘状下,以富士康为例,其昆山工厂被机器人淘汰的6万员工,绝大多数皆不可能在长三角地区被其他工厂重新接纳。他们的低学历和低技能,决定了他们只能返回老家去,然而,他们的老家,却没有那么多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可以吸纳他们。也许有人会说,服务业比重连年提升,就业吸纳能力水涨船高。笔者想说的是,在电商和“互联网+”的强势冲击下,传统服务业同样在萎缩,各类带电触网的现代服务业则嫌他们层次过低。何况当制造业整体步入萎缩周期后,服务业也缺乏稳定增长的用人需求。

简而言之,“十三五”期间,被机器人换下来的中低技能的产业工人和其他各业员工,很可能逐年呈几何级数般增多。现状是,如何妥善安置成千上万的他们,各地政府目前皆没有分出相应的工作精力予以通盘应对。如果这种现状持续至“十三五”,它将演变为又一个带全局性的突出社会难题。 

抢沙发

昵称*

邮箱*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