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国家电企业转型了 中国制造业才有希望 中国经济才能向前

白色家电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在中国经历的长达近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之路后,终于在近两年表现出变道降速的迹象,中国经济在今年(2016)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7%,这一数字为近几年最低值。经济的低速增长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低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大背景下,作为占据中国经济“主导地位”的中国制造业自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影响下,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成为了保增长的必然要求。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中国家电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阻力连连,空调、冰箱、洗衣机的增长都迎来不同程度的放缓,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空调,根据产业在线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12月底,家用空调行业工业库存和渠道库存合计约为4396万台,较2014年同期新增319万台。其中工业库存截止2015年12底达到762万台,同比减少162万台;渠道库存为3635万台,同比新增481万台。根据中怡康终端数据推总,2015年空调市场销售量总规模才只有4170万台,也就是说,即使2016年空调企业全年不生产空调,光库存也足够卖一年。从多方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家电市场需求增长相比前几年出现了减缓,市场总体表现疲软;市场分化进一步拉大,市场的需求增长动力主要源自于产品的升级换代,这和之前的产品普及为动力的增长不同的是,在“新常态”背景下的发展,对于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的要求上升到了一个关键性地位。

 

技术升级才是最终出路

 

消费升级,使得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由原来得“满足生活需要”转变到了“提升生活质量与水准”这一更高的需求平台上,而中国的传统家电企业,往往还是停留在低端走量的发展阶段,在过去这种“依靠高性价比,拉动销量赚取利润”的模式还能够维持一个企业的正常发展,可是到了用户对舒适度、体验和特色技术更为关注的时代,消费者更多是升级产品,那么原来的主打性价比的低端产品自然是走不了量的,企业要想发展只能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

 

发展无奈,被逼出海

 

然而,技术研发并非一朝一夕那么简单,往往某个技术上的提升,是需要企业多年长期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后的结果,而中国家电产业和中国制造业一样,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沉迷于“人口红利”中不能自拔,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投入很多资源在产品研发上,而就是在市场已经改变,研发需要时间的这个尴尬的时间节点下,企业要想增长,只得杨帆出海,征战海外。

 

所以,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之路首选地往往是亚非拉等欠发达地区市场,而随着海外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国家电企业的海外营收在企业的营收份额比重越来越高,海外市场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其中TCL的海外营收去年甚至达到了47%,而且其CEO表示未来这个份额数字是会继续上升的,而海信甚至在南非市场站到了市场销量第一的位置,这一方显示出中国家电厂商的灵活战略和竞争力,其实另一方面似乎也说明中国家电仍然没有逃脱“走量”的低端发展模式。

 

国内市场仍然是关键

在家用电器这个行业里,和在技术上占有优势的日韩厂商不同的是,中国家电厂商天生就一个个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而原本拥有占据本土市场优势的中国家电企业,却因为技术能力不足而在市场转型发展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虽然从量上来讲,国产品牌的出货量是超越外资品牌的,但是从趋势和利润上来讲,国产厂商则处于下风之中。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一些国产厂商的收购并购法就很好,这种快速获取先进技术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技术不足,研发时间又太长”的尴尬。但正如白猫黑猫论那样,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真正能够解决核心的技术欠缺问题才是赢得国产中高端市场的关键,也同样才是国产电器厂商发展的关键,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关键。 

抢沙发

昵称*

邮箱*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