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企业扎堆用智能家电开拓海外市场,然而前景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QQ图片20160425101650

作者 葛甲

现在国内市场对家电的需求不能说是持续下滑,但最近几个季度也一直在荣枯线之下一蹶不振,看样子短期内很难摆脱低迷。只要房地产没有真正复苏,家电行业的春天就很难到来。当然,通过产品升级换代来激发新的需求是突围之路,智能化往往会成为家电企业撷取的“真经”,再加上这些年已走得不错的国际化战略,用智能驱动海外市场,成了近便选择。

 

中国家电生产成本低,质量好,在全球市场布局时间久,一直牢牢占据中低端市场大部份额。而中高端市场传统上是由韩国三星、LG、日本松下、荷兰飞利浦等公司把持。有些公司开展国际化的时间久,已经在海外建立起身后的业务基础。如TCL,目前年营收的47%已来自海外,计划三年内达到一半。TCL已是全球第三大电视生产商,不过这只是对普通液晶平板电视而言,智能电视的出货量还并不大。

 

其他在海外有可观市场份额的公司,情况也是如此。如冰柜、冰箱、微波炉和洗衣机等,中国产品都能占一个相当大的份额,但特点是都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都不是智能产品。今年刚结束的广交会上,智能化成为各家厂商的推广重点,包括美的的M-Smart系统、海尔的智能空调和冰箱、志高的云空调、长虹的CHiQ(奇客)系列智能家电、格力智能的光伏空调、格兰仕的G+智能家电等纷纷争奇斗艳,意欲出海抢占市场。

 

不过,这些愿望要实现起来恐怕并不那么容易,主要障碍还在于智能家电的市场成熟度仍不够,这对用户需求是有阻碍的。而反过头来说,智能家电产品的普世设计理念,目前还并没能做到有效刺激需求。当前的智能家电中,许多智能化功能对消费者而言形同鸡肋,只是为智能化而智能化,对用户心理和消费习惯把握不足,受到市场冷遇也并不奇怪。消费者普遍不愿意为智能化买单,因为智能化并没有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

 

有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家电的智能化是个伪命题,传统家电在使用的便捷性上并不差,智能家电只是在这种便捷性上做了一定的量变,并没有真正让使用者的使用成本降低,甚至有些智能家电还会加重使用成本,把本来简单化的操作变得更为复杂。这种观点认为,智能家电的核心在于统一标准后所建立的协同化网络环境,意思是要从智能家居的层面去撬动智能家电的发展,在每个家庭中建立起一个一体化的智能家居使用环境。可按目前各家厂商各自为战,谁都不服谁的样子来看,这个标准一时半会儿还很难建立。对消费者来说,要想获得好的体验,总不能把家庭电器全部换成长虹的,或全部换成美的的吧。

 

去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出现负增长,家电行业还并不是出口的重灾区,去年出口626.3亿美元同比仅下滑3.6%,但是彩电的出口情况要差很多,总计125亿美元同比下降7.7%。如果这个行业不积极求变,这种出口下滑的情况还将持续,出口量暴跌并不可怕,怕的是阴跌绵绵无绝期。四万亿后各行业都在欢呼,但在狂欢过后,连续几年默默承受苦果的,也只有这些做实业的。

 

2015年空调全年零售额规模为1464亿元,同比下降7%;冰箱全年零售额规模为983亿元,同比下降2.5%;洗衣机全年零售额规模达到608亿元,同比增长2.8%。在这种情况下,海外市场对家电企业犹如救命稻草一般重要,美的对东芝白电的收购,包括海尔对通用电器部门的收购,都是为更深度进军国际市场所做的准备,而智能家电则是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不过这块敲门砖到底有多大作用,很令人生疑。据市场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消费者对于智能家电的前景非常乐观,有75%的受访者认为智能家电会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在英国和德国等地,持这一观点的受访者比例不足50%。在消费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对智能家电并不乐观的期望值,都是阻碍中国家电企业通过智能家电在海外获得成功的因素。

抢沙发

昵称*

邮箱*

网址